中國傳統建筑裝飾之八--園林
中國古典園林發展
中國的園林發展甚早,自西周初年建靈臺至晚清,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。中國古典園林如果按使用功能來分類,一般分為皇家園林、私家園林、寺廟園林以及風景名勝區園林?;始覉@林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,園址地域廣闊、景色秀美,造園以表達皇權為主導思想。例如,清代苑囿的布置有兩大部分,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見的宮室,占園前位置;另一部分為供游樂的園林,位于園后或園側,其布局多采取園中有園的方式。皇家園林建筑一般體量宏偉,裝飾豪華,處處顯得富麗堂皇。私家園林也稱第宅園林,多處市井之間,景觀條件有限,面積又小,只能在“半畝方糖”做文章。造園多以營造一種清靜無為的自然條件場所為宗旨,“巧予因借,精在體宜”。私家園林建筑一般體量輕巧,裝飾樸素,表現出秀麗淡雅的風格。寺廟園林與寺院結合在一起,及表現出園林的形態,又反映出宗教的特征。
古典園林代表
中國古代園林以明清時期的江南私家園林最具代表性,甚至皇家園林、寺廟園林中的許多構園手法也效法于它。私家園林的布局和構園原則有四個:一是“小中見大”,劃分景區,每區皆構圖完整,各有特點;二是疊山理水,都有章法,“雖由人作,宛自天開”;三是林木“取自自然,順其自然”,不矯揉造作;四是建筑物與山水林木有機結合,富于變化而又和諧。堂、廳、軒、宅、亭、臺、樓、閣以及墻垣、石舫、橋梁等各不相同,形式多樣,但風格統一。
古典園林建筑
園林中的建筑是自然山水風景與游覽者之間的過度與橋梁,也是處理園林空間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。中國古典園林的建筑巧妙地吸取自然的形式,使建筑、人與自然達到統一。園林設計者往往借助巧妙的建筑布局,建造出獨具韻味的空間藝術。長廊圍墻是劃分不同性質空間的符合;臺、亭、樓、閣供人們俯視遠景、擴大空間感;殿、廳、館、堂渲染主題,組織空間,統攝其他景物;雕窗柱廊構成巧妙的鏡框,或漏景、或借景,將內外空間聯合起來。每一處景點,各種形式的景門、漏窗、照壁、花墻、回廊、曲徑、橋梁,在有限的空間中,又生出無窮的層次。在這種手法的處理中,建筑裝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古典園林藝術
中國園林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底蘊,綜合了文學、繪畫、建筑和雕塑等各種藝術形式,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。中國園林建筑的裝飾也同樣具有豐富而深邃的藝術內涵,成為園林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。傳統園林建筑多采用木結構方式,單體建筑類型十分豐富。在園林建筑的空間造型上,裝飾作為藝術手段,很早就已出現。緊隨著建筑文化的興起,建筑裝飾也得到發展。園林建筑裝飾作為建筑的一部分,主要有彩畫、雕刻、匾聯、家具等。除了滿足美化建筑、分隔空間等基本實用功能外,還有營造氛圍、詮釋禮教、企盼吉祥、傳承文化的深層內容。